2018-05-04 11:38 農業物聯網
農業物聯網與物聯網各個層次保持一致,包括應用層、信息處理層、傳輸層和感知層。
信息感知層的主要功能是通過各個傳感器節點采集區域中的傳感器采集養殖區域內的關于外部和內部環境信息數據等。信息感知層是農業物聯網的平的臺成立的基礎,處在整個農業物聯網體系架構的最底層。
信息傳輸層的作用是將信息感知層采集到的數據運用RFID技術、WiFi、藍牙、紅外和4G、光纖等有線和無線的通信技術,通過各種通信協議進行安全,穩定,及時的傳輸。
信息處理層包含數據庫軟件和各種數據處理算法,對通過傳輸層上傳的感知層的數據結合區域內氣象、氣候等具有地區性差異的數據進行科學系統的分析、計算、處理和儲存等。通過結合專家系統,提出相關的科學的種植建議,作為實際種植中的參考依據。
應用層面對的主要對象是人,通過對接收到的數據進行顯示共享、達到人機交互和對農田內機械進行智能化控制的目的,使系統可以被廣泛的運用到大棚作物的種植、園藝植物的管理、水產生物的養殖等不同的農業生產領域。并通過與種植者進行實時的監測監控數據的交流,使系統隨時處在待命和可控的狀態,方便及時監控和處理農田內突發的狀況,最終達到對農作物進行智能化種植和管理的智能農業要求。
國內最大的物聯卡交易平臺(http://www.sunsut.com)表示,物聯網的感知作用是智能農業發展的感受器。這對于智能農業的提出和發展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農業物聯網打破了傳統低效、低能的產出情況,智能農業的產生、發展和對中國的傳統農業技術的革新具有跨時代的意義。
在我國的傳統農業種植中,農民往往靠天吃飯和依靠經驗。信息落后與不對稱造成了農民很難把握何時要灌溉、何時要施肥、何時要抗病、何時要防蟲。這樣即使不能合理高效的使用資源,更會造成資源的不合理占用和浪費。后果非常嚴重。這樣,物聯網引入下的感知功能就顯得非常重要。通過對農田中布置傳感器和控制節點,將所需要的各種數據如溫度、光照強度、濕度、土壤濕度、土壤酸堿度、土壤溫度、二氧化碳濃度等種植上所需要的數據采集和加工處理,由專家系統給出科學的種植方案以供種植時的參考決策依據,最終通過對農田內的卷簾、灌溉器、二氧化碳發射器、光照明燈等設施進行控制來達到改善區域內小環境、改善農田內農作物的生長環境,在農田內提供適宜、理想的生長環境,最終達到科學種植、高效增產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