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09 16:00 物聯網 結合 通信行業
物聯網已有的系統結構一般是由感知層、傳輸層和應用層組成,第一層:感知層。以 EPC、RFID、傳感器等傳感技術為基礎,通過射頻設別、二維碼等感知、捕獲、測量技術對設備物體進行實時采集和設備的識別。第二層:傳輸層。通過現有的互聯網、通信網、廣電網以及各種接入網和專用網,可靠地進行信息實時通信和共享。第三層:應用層。由個人計算機、手機、輸入輸出控制終端等終端設備以及數據中心所構成的系統或專有網絡,實現所感知信息的應用服務,這一層特點智能化,通過各種智能計算技術,對獲取的海量數據信息進行分析和處理,從而實現智能化決策和控制。目前最新的物聯網的自主體系結構是為了適應于異構的物聯網無線通信環境而設計的,采用智能自主通信技術,智能自主件在端到端層次以及中間結點,執行智能交互時執行已知的任務或通過人工智能解決新出現的任務,此系統能確保網絡互聯系統的可進化特性。
在現在復雜的、無處不在的信息社會中,各式各樣的移動設備提供了用戶實時的獲取信息,實時的應用信息,并與網絡中的各種設備直接交互的能力,隨著可見或無線RFID 標簽的發展,感知層的建立,用戶可以通過移動設備獲取實時的數字信息,當前已存在一些提供考慮到交互性的應用方法。絕大部分是私有的、為一個具體實際應用領域而設計的,而不是實現智能交互的通用系統。國外的一個例子是諾基亞定位交互服務器,作為基于 RFID 移動交互后端設備的實時網絡服務,國內的例子是基于移動通信技術的智能交通系統,隨時隨地的和車主進行移動交互,隨時掌控、疏導道路交通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