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是實現科幻大片成為現實一樣,不可能的未來走近了變為可能,尤其是2020年5G通信技術的加持之下,為太多的物聯網應用場景的實現由不能變為可能,蓄勢待發的物聯網將在5G的賦能之下,迎來怎樣的高光時刻,芯片中國造、大數據、區塊鏈、云計算將如何改變工業、物流、零售、城市、家居等等傳統行業,又有哪些技術在物聯網場景深度開發的時候打破瓶頸,迎來技術釋放,展現更多的商業應用價值?
人工智能經過近幾年的積極嘗試,已經在基本的感知領域取得了高質量發展,其發展水平已經超過了正常人的認知水準,但這些技術的實現只是局限在人類直觀認知的初級階段,對于邏輯推理和人性化聯想層面的問題還處于不成熟的研究階段,實現認知的智能,將從心理學、大腦的開發等方面獲得源動力,結合相關的邏輯思維模型和認知,建立穩定獲取和表達知識的有效機制,實現認知智能的技術突破。
5G、IoT設備、大數據、邊緣計算的技術深度融合將加快工業物聯網的建設進程,平臺化的解決方案將實現控制、通信和平臺的高度融合,在傳統的制造行業,進行物聯網技術的升級改造,將制造業在自動化、搬送等方面,實現無人化操作和基于系統的工作協同,這將很大程度上提升制造業的產能和效益。
傳統芯片在以前的設計框架里面,已經無法滿足現在應用場景的復雜需求,以RISC-V為標志的開放指令集及其相應的開源SoC芯片設計、高級抽象硬件描述語言和基于IP的模板化芯片設計方法,推動了芯片敏捷設計方法與開源芯片生態的快速發展。基于芯粒(chiplet)的模塊化設計方法用先進封裝的方式將不同功能“芯片模塊”封裝在一起,可以跳過流片快速定制出一個符合應用需求的芯片,進一步加快了芯片的交付。
據相關報道顯示,目前已經有新材料得到發現可以更好的應用于半導體,這預示著以硅為主體的晶體管很難在未來持續發展,各大半導體廠商對于3納米以下的芯片走向現在還沒有明確的方向。新材料將通過全新物理機制實現全新的邏輯、存儲及互聯概念和器件,推動半導體產業的革新。比如拓撲絕緣體、二維超導材料等能夠實現無損耗的電子和自旋輸運,可以成為全新的高性能邏輯和互聯器件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