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汛期期間的強對流天氣是比往年偏多的一年,受強降雨惡劣天氣的影響,導致的南方局部地區出現洪水的可能性也比往年更大,四川省就已經在6月21日啟動了IV級防汛應急響應。接著安徽、重慶等省份也相繼出現比較大的強降雨天氣,導致道路、房屋被淹,受災地區群眾緊急轉移,面對這些自然災害,如何做到災害前的實時數據監測和事件預警,河流、降水的實時數據收集和匯總,就成為了預防自然災害對人民群眾造成財產損失和生命危險的重要預防手段,物聯網優勢和發揮的作用對本次強降雨過程導致的洪水災害面前就發揮出特別重要的作用。
無人機,在防汛應急搶險工作有著先天優勢,汛情發生后,往往波及范圍較廣,區域地形復雜,想要了解當地的整體情況,單靠人工的巡查遠遠不夠。而無人機反應速度快、偵察范圍廣、不受地形限制,可以立體查看蓄洪區情況,在交通不便的情況下,快速到達蓄洪地點,為防洪決策提供準確的信息,發現更多隱患,無人機可以抵達上空全程監控救援情況和現場態勢,全面監測水面汛情、及時發現圍困群眾,并在整個救援過程中,全程監控救援情況和現場態勢,引導水面船只完成水上救援。同時配合實時圖傳,無人機實時回傳一手數據至防汛指揮中心,實現了防汛指揮中心與救援現場信息的實時傳輸,為防汛指揮中心全面研判救援現場情況、合理部署救援力量、科學指揮決策提供了有力信息支撐。除了這些功能之外,無人機還會精確記錄地形地貌,利用地理信息系統3D建模技術,還原防洪重點區段地形地貌特征,能夠精準分析隱患,為后續整治提供數據支持。除了無人機之外,還有很多物聯網科技應用可以更好的助力抗洪,比如衛星通信車,入汛之后,由于強降水頻發,極易發生洪澇、泥石流災害,造成通信中斷。一方面,對當地居民生活造成影響,更為嚴峻是,通信中斷可能會對抗洪搶險的指揮部署、實時狀況了解造成滯后。衛星通信車可以對區域進行信號全覆蓋,確保了縣城指揮中心與現場指揮部通信暢通。再比如依托物聯網技術,將雨季易出現積水的路段標注在可視化地圖上,對易積水路段進行監控,形成轄區防汛調度一張網。并且在路燈上加載了路燈傳感器,通過排水口、雨水管井、易澇點、水質、水庫河道水位監測等物聯網感知設備,通過系統平臺進行遠程控制以及隱患排查,最終將這些掌握積水的動態情況反饋給指揮系統做出研判和災害發生前的預警。
物聯卡之家(www.sunsut.com)了解,智慧防汛系統由傳感層、傳輸層、應用層、發布層四部分組成,通過雨量監測站、智慧路燈、智慧井蓋、水浸傳感、液位計等傳感器,在有效實現城市各類數據獲取的同時,實時監測降水情況、路段橋梁積水、城市排水等。之后將前端采集的數據實時傳輸至后臺,后臺管理人員可通過回傳的數據及時獲取當前城市降雨和積水情況,為城市內澇的防治提供數據支持。同時,對井蓋等重要防澇設施進行實時監控,保障防澇設施的正常工作。實時監測城市降雨和水位信息,方便水利部門有效獲取相關數據,掌握防汛減災“主動權”,助力城市安全度過汛期。通過回傳的數據在大屏上顯示相關數據,進行喊話、預警信息播報等功能。或是通過聲光報警、短信預警的方式下發相關的預警信息給管理人員和市民,便于及時采取防御措施,減少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