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是什么呢?從實現路徑上看,物聯網就是運用于傳感設備獲取的實時數據,把通過網絡傳輸技術進行數字化的分析、研判并作出決策,最終實現萬物互聯的美好世界,實現物與物、人與物之間的信息傳遞與控制。現實生活中,可以把傳感器嵌入、裝備到各種社會和企業、生活方面的基礎設施中,通過物聯網和互聯網的結合,實現對事物的管理、檢測和運營。實現智能“感知”生活,在物聯網中發揮中流砒柱作用的技術基礎主要包括:傳感器技術、RFID技術、嵌入式系統技術等,這些技術在物聯網的各個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
因為物聯網的終極目標是萬物互聯,所以在現實的行業中,它們將沒有了邊界,彼此互融互通。但行業與行業之間的職能卻大不一樣,類似于物聯網的這樣將事物和網絡連接技術的應用,在應用到實際的過程中必須加強行業之間的共同合作,以創新的理念展開展合作,打破行業之間、區域之間的壁壘,促進信息的共享,加大改革力度,才能有實效的保障物聯網健康發展。醫療產品借助物聯網技術、可穿戴技術逐漸向智能化靠攏,讓產品設計更多靠攏到用戶的個性需求。近幾年,市面上普及開發的各種智能健康手環便是其中發展最快的產品,通過內置傳感器對人體各項運動、睡眠等數據進行準確測量,為了提高產品的粘性和競爭力,各大公司紛紛推出更多功能的智能健康硬件。智能醫療產品也成為患者和醫生以及醫療機構相互連接的紐帶。美國由此提出“智慧地球、物聯網和云計算”無非就是要占領這一新興技術的重要地位。美國政府也作出了相應的措施,用刺激經濟的手段來發展物聯網,并投資了好幾百萬美元支持全球性的信息技術和業務解決方案公司的“Smart Planet”。目前,醫療健康是可穿戴設備行業中最有影響力的應用領域,這無疑歸功于社會對健康的需求以及相關核心技術的發展。但是,產品更新速度過快導致市面上出現很多魚龍混雜標榜健康的“智能”醫療產品,突出強調技術,把玩技術當做宣傳噓頭,而忽略了用戶體驗,使用戶茹性降低,影響了智能醫療產品的整體口碑。就這個矛盾而言,我們應該更加關注智能醫療產品怎樣切實有效地為用戶提供服務,并保障用戶數據的安全和隱私。可穿戴醫療能夠在用戶不同的身體狀態下進行身體數據的分析,并能讓醫院進行遠程醫療指導。除了監測之外,特定功能的智能健康設備還可用于慢性病的治療和給藥。
物聯卡之家(www.sunsut.com)指出,智慧醫療的產品在以后的時間,會對不同的人群、年齡和體制做出個性化的需求分析設計,將無創連續監測技術等智能醫療高新技術運用到個人健康設備中,通過傳感器收集身體數據,實時監測各項指標,將結果通過設備上傳發送到醫療服務中心,讓醫生能夠進行專業的分析治療。另外物聯網技術在用藥環節、體內治療方面也將提供便利,具體應用到智能藥盒、智能膠囊等智能化硬件中,給患者全方位的服務和診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