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29 12:45 物聯網 城市配送 監測調控層
物聯網(簡稱IOT),目前國內外普遍公認的是MITAuto-ID中心主任Kevin Ashton教授于1999年在研究RFID時最早提出來的。在2005年國際電信聯盟(ITU)及歐盟2008年發布的IoT2020報告中,物聯網的定義和范圍已經發生了變化,覆蓋范圍有了較大拓展,不再只是基于RFID技術的物聯網。
從本質上來說,物聯網是一種建立在互聯網上的泛在網絡,其核心是目前被大家廣泛使用的互聯網,并在其基礎上進一步延伸和拓展以實現充分的互聯互通;其次,物聯網使得物與物之間有了通信功能,可以進行信息的交換和傳輸,實現自動識別和物物通信。
物聯網是將各種信息傳感設備,如射頻識別裝置、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等種種裝置與互聯網結合起來而形成的一個巨大網絡。物聯網是由多學科高度交叉的新興前沿研究熱點領域,它綜合了傳感器技術、嵌入式計算技術、現代網絡及無線通信技術、分布式信息處理技術等,能夠通過各類集成化的微型傳感器協作地實時監測、感知和采集各種環境或監測對象的信息,通過嵌入式系統對信息進行處理,并通過隨機自組織無線通信網絡以多跳中繼方式將所感知的信息傳送到用戶終端。
基于物聯網的城市配送體系監測調控層將從體系的輸出結果進行監測,對出現異常報警的指標進行調控,該層的控制主體是政府,主要發揮該體系的協調功能,同時該層將于物聯網的感知層、傳輸層、應用服務層都有對接。
其中,監測的指標從體系的管理內容中抽取出來,包括成本、客戶滿意度、設施設備、標準化水平、人員狀態幾方面;異常指標的評定和報警將按照確定指標權重、數據標準化、監測評價、異常指標輸出進行,最終,政府將根據輸出的異常指標對其進行專業性的調控,同時也會定期給出常規性的調控政策。
例如,在倉儲監測調控方面。由于“零庫存”在很多物流供應鏈都很難實現,所以倉儲也是配送中心不可或缺的環節之一。現代物流配送中心倉儲貨物種類繁多而且流動量非常大,因此傳統的倉儲水平已經無法滿足現代物流配送的需要。
物聯網技術的應用可以實現物流配送倉儲環節的自動化、智能化和集約化的存儲。在物流配送中心可以用到的物聯網技術有以下:RFID托盤標簽、RFID貨物標簽、RFID儲位標簽、工作人員RFID終端、溫度傳感器標簽、光傳感標簽、讀取設備等。通過這些技術的應用,結合物聯網建立的物流配送系統,可以實現整個倉儲過程的可視化、智能化與自動化,完成貨物的合理調配,人員的合理分配,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
在配送中心的每個儲位也可以應用RFID標簽,通過WMS可以搜集每少儲位的信息數據,并且通過配送中心的倉儲系統計算出儲位最佳利用方案,實現儲位利用的優化配置。
對于一些對特殊貨物,像是生鮮易腐的產品或者易碎的產品,由于它們的保存對于溫度、濕度和存放環境都有一定的要求,所以可以通過一些傳感器來實時感知這些特殊貨物的狀態,并將獲取數據傳遞至配送系統,保證貨物的安全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