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03 13:11 物聯網 健康管理服務
雖然健康管理已在西方發達國家發展了二十多年,并且在改善健康狀況和降低醫療開支等方面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體系,也取得了顯著的效果,但在我國仍處于起步階段,大部分醫藥企業建立的是自用的一套設備、頻率、操作和編碼標準體系,規范性和兼容性較差,影響了系統外乃至供應鏈的應用。
例如,目前我國高居不下的“亞健康人群”。面對日益增長的社會節奏,導致現代人工作生活壓力逐漸增加,長期不良的生活習慣導致身體處于亞健康狀態。亞健康是介于健康和疾病的中間狀態,不會呈現明顯的疾病癥狀和指標,但是會讓身體處于勞累、失眠等不良癥狀,而且具有潛在的危險引發疾病。
物聯卡之家()研究顯示我國只有極少部分人群身體完全健康,一部分屬于患病人群,剩下幾大部分都屬于亞健康人群,尤其以經濟發達城市人群比例比較大,其中主要分布在政府機關工作人員、公司白領、IT科技行業工作者等人群中。通過物聯卡之家調查,這些亞健康人群普遍存在著程度輕重不等的失眠頭痛、身體乏力、肌肉酸痛、三高等相關身體癥狀。
這是由于社會進步網絡發達,很多人的工作都離不開電腦辦公,長期的久坐不動導致了缺乏身體循環和鍛煉,同時對腰間頸椎等都造成了傷害,因為工作和生活的繁忙,他們也沒有時間精力去醫院檢查,很容易導致疾病的發生。因此,亞健康人群就非常需要具有身體管理和物聯網健康管理服務去完成對不良習慣的調整,讓他們隨時關注健康以免引起疾病。
目前我國的健康數據采集主要依靠體檢機構來獲取,體檢市場主要依靠醫院、療養院、門診部和健康體檢中心。如東南大學移動通信國家重點實驗室研制推出了基于物聯網技術的智能健康監護系統,通過佩戴在耳朵上的一個生理采集器,實時采集人體的身體參數。益體康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發展新型數字醫療健康終端設備及整體解決方案,推出的系列硬件產品及整合方案已成為構建健康物聯網應用的重要組成部分。
但就市場格局而言,我國的大部分健康服務產業還基本停留在體檢服務階段,隨著物聯網技術的發展,很多信息技術企業開始介入健康數據的采集行列,通過人體傳感器采集健康信息,然后由相關的健康管理系統進行分析和反饋。健康管理服務是在健康數據采集之后的延續,數據采集(體檢)將朝著全面健康管理發展將是大勢所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