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11 11:18 物聯網 開發 應用 國家政策策略
我國中科院早在年就已經啟動了物聯網的研究,不過那時不叫“物聯網”,而叫“傳感網”,中科院先后投入了數億資金用于物聯網的技術開發和標準制定工作中。我國《國家中長期科學與技術發展規劃2006-2020年》、“新一代寬帶移動無線通信網”等重大專項均將物聯網列入重點研究領域。目前,我國物聯網標準體系已經形成初步規模,多項標準提案被國際標準化組織采納,有學者稱我國正在與美國、德國、英國等發達國家一起成為物聯網國際標準制度的主導國。這些成就讓我國在物聯網的標準和技術發展領域具有一定的搶先優勢。
其實物聯網的存在并不是獨立的,而是依附于其他行業,通過與其他行業的融合,促進彼此共同發展。物聯網產業較為復雜,在產業鏈方面與其他行業存在重合之處,我們需要對重合部分的產業鏈進行規整,以更好地促進產業協同發展。目前,物聯網技術大多被運用于各大傳統產業,物聯網與傳統產業的融合深化與協同發展己成為趨勢,眾多創新技術己經成為促進傳統產業和經濟結構轉型的重要推力,基于物聯網技術的工業大數據、工業云平臺在其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在工程機械領域,物聯網技術可以改變人工監控的傳統方式,有利于進一步降低能耗。我國現己建立工業污染源監控網絡,全方位監測企業污染排放狀況和水氣質量監測。
在農業領域,物聯網技術主要運用于生態環境監測以及農業生產精細化管理儲運等方面。我國糧食儲運物聯網示范工程運用傳感節點技術節省數億元的清倉查庫費用,減少數百萬的糧食損耗。
在交通領域,物聯網技術可以提高效率,減少污染。ETCH是解決公路收費站擁堵的手段之一,交通部計劃在2015年底實現ETC全國聯網,ETC用戶數量達到2000萬戶。在機場交通等方面,我國己經有5個示范機場通過依靠RFID技術使工人勞動強度降低了20%,分揀效率提高了15%以上。
在民生領域,移動智能終端設備與事關民生的行業不斷融合,催生出較多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應用,造福于人民。在食品安全方面,我國開展食品追根溯源體系建設,利用RFID技術對食品安全進行把控,現己建成了重點食品安全質量追溯系統國家平臺和5個省級平臺。在醫療方面,電子醫療以及射頻識別技術使得醫療監控無線化應用逐步興起,實現了信息的高度共享,提高了效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醫療成本。物聯網技術使得網上看病成為可能,為偏遠地區患者解決疑難雜癥提供了方便。
物聯卡之家()資訊指出,物聯網技術的開發與應用是始終緊密相連的,很多新技術的研發就是從應用方面著手的。物聯網的應用領域非常廣泛,包括城市交通、衛生醫療、食品安全、智能家居、現代物流等。極強的技術應用性是物聯網產業發展的必然要求,同時也使物聯網產業能更好地發展。
而對于物聯網而言,國家政策是根本。首先,我國雖然出臺了許多政策,但全都是舉措方面的內容,立法方面的內容較少,物聯網產業環境中政府應繼續出臺更多、更有利的政策,可以包含相關立法相關要求,建立相應的長效機制,持續有效的為物聯網發展而服務。政策的制定同時要關注時效性問題。
其次,物聯網產業價值鏈方面的人才相對較少,國家未來扶持人才的培養,對于學校方面應該新設物聯網專業,加深對物聯網的研究,針對性較強的培養相關方面的人才。并且經常查詢、那就國際上的研究成果,不斷應用于本國,與國外相關人才積極交流,借鑒國際上的優良成果。
再次,加大政府的資金扶持工作,資金扶持貫穿于物聯網產業價值鏈的始終,無論是技術研發、還是網絡基礎設施的建設,還有應用方面,政府都應加大投資力度,不斷壯大物聯網產業價值鏈。資金的支持可以體現在技術方面,如芯片技術,我國芯片90%以上還是主要依賴于進口,而芯片技術又是很多產品的核心技術,芯片研發具有周期長、見效慢、風險大的特點,廠商許多不愿投資這一領域,這就需要政策性的鼓勵,如稅收優惠政策、政府補助政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