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09 15:19 智能交通 發展前景
近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城市機動車輛的迅猛增長,交通擁堵已經成為嚴重影響市民出行和加劇城市空氣污染的一大疾患。交通擁堵問題涉及到城市交通規劃、設計、建設、組織、管理和服務等各個方面,現代信息化技術和手段無疑在解決交通擁堵預防、擁堵治理和管理服務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大力發展智能交通是解決各種交通問題的必要手段和趨勢。
在美國、日本和歐盟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的智能交通己經發展到了大規模應用階段。交通系統直接關系著國情,因此每個國家發展的側重點又有所不同,如美國側重安全方面,日本側重效率,歐盟各國側重服務。各國在智能交通的發展初期都在技術研發、標準制定和示范工程方面給予極大的重視。其二,各國智能交通的研發上政府給予一定的扶持政策并編入相關預算。除了政府直接投資之外,日本還采取了與民間企業相互合作的方式,加速了智能交通的研發、建設和應用。另外,在智能交通的交通規范和標準方面都開始提前制定全面的智能交通標準。這些都可以為中國的智能交通的發展提供有價值的經驗。
近年來,中國的智能交通領域也取得一定的發展,如在城市間道路的信息化、城市間的交通管理和城市公交等方面有了長足的進步。但除了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外,全國其他城市中的公交系統領域的發展相對緩慢,有的地區嚴重滯后。這表明中國的智能交通系統在整體上與發達國家還有著較大的差距,仍然比較落后,主要體現在:
1、中國地域遼闊,形成了地區差異較大,系統之間無法有效協同整合,集成度較低,標準化工作滯后。如城市投入較大,農村地區發展落后;東部投入較大,西部投入極少。同時,中國目前交通管理機構眾多,數據格式不能互通,信息溝通不及時,無法進行運作相互間操作,雖然成立了系統指導小組,但協調機制還不夠完善,協調力度仍不夠。
2、中國在交通管理服務技術領域研發緩慢,仍需購買國外的更新技術,無法實現自主創新。如果過程傳感器壽命短、成本高、可靠性差的缺點,成為中國智能交通全面應用的瓶頸之一。
3、在智能交通領域,研發機構、制造商、集成商、運營商沒有聯動發展起來,不能形成產業鏈。研發產品品種單一、規模較小,部分領域受到行業保密限制無法擴展產品研發。沒有教好的政策引導有實力的企業加盟。
物聯卡之家()資訊指出,發達國家正式開展智能交通開發和應用的標志是1994年在巴黎召開的世界智能交通大會,在這次大會上主要發達國家達成一致的意見,將歐洲、美國、日本在交通領域正在開展的和將要開展的,應用通信、控制和計算機技術改善道路交通系統運行效率、提高安全性,進而實現人車路一體化的智能型運輸系統的各種項目和開發領域統稱為智能交通系統。
關鍵核心技術問題是影響我國智能交通產業競爭力的主要問題。目前我國市場的智能交通中高端產品主要是國外品牌,關鍵核心技術依賴進口。即使是發展速度最快、推廣和普及最廣泛的智能導航產業與智能交通行業管理也是如此。比如在智能導航產業,專業測量接收機和測向接收機高端產品,國際廠商占80%;授時接收機國外產品占60%;航空導航接收機國外產品占90%;國產OEM板幾乎全部采用外國芯片。國產低端產品主要使用國外進口芯片或OEM模塊進行二次開發。在智能交通行業管理方面,關鍵設備和技術也是依賴進口。
同時,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系統是智能交通系統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城市交通需要涉及到城市中交通管理、建設、公安等多個部門的協作,因此需要建設高效便捷的信息共享平臺。交通管理平臺也將作為目前很多城市正在建設的應急聯動系統的一部分,在城市突發事件的應急指揮中起到相應的作用。